编辑推荐
宫廷戏曲作为古代戏曲的重要内容,由于演出环境与接受群体的特殊性,而呈现出与民间戏曲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。本书以明代宫廷戏曲为研究对象,一方面,宫廷与民间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两条道路,二者既存在巨大差异,又交流沟通,互为表里,共同推动古代戏曲向前发展。研究宫廷戏曲既可为民间戏曲研究提供参照,又可系统把握古代戏曲的整体格局;另一方面,宫廷戏曲是宫廷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,研究宫廷戏曲既可以作为宫廷礼乐研究的佐证,又有助于厘清宫廷礼乐与戏曲文化的传承嬗变。
本书采用编年史的撰述体例,将明代宫廷戏曲置于戏曲史、制度史、文化史等视域中进行史料的整理,一方面,从戏曲文献学的角度而言,本书将有助于进一步夯实戏曲史研究的文献基础,填补明代宫廷戏曲史料的空缺。相对于戏曲史和戏曲理论而言,戏曲文献是最基础的层次,“论”从“史”出,“史”从“文献”出,戏曲文献是我们从事一切真正戏曲研究所不可逾越的起步。本书回归到文献本身,通过将明代宫廷戏曲相关各种散见史料进行系统的编排整理,以准确把握明代宫廷戏曲的发展脉动,全方位展现其原生态特征,有助于填补明代宫廷戏曲史料的空缺,进一步夯实戏曲史研究的文献基础,为“戏曲文献学”“戏曲史料学”提供新的内涵。
另一方面,从戏曲史的角度而言,本书有助于丰富我们对宫廷戏曲史“细节”和“原貌”的认知,拓展明代戏曲研究的新空间。通过全面辑录明代宫廷表演机构的沿革、制度的变迁以及创作、表演等方方面面资料,并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,将明代宫廷戏曲甚至明代戏曲的演进轨迹和特征呈现得更为具态化。多方面资料的融会贯通,客观上能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明代宫廷戏曲发展演变的史性特征,有助于重新构建起一个真实可信的宫廷戏曲史的逻辑和秩序,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宫廷戏曲研究格局。
第三,回归戏曲作为一门融文学剧本、舞台表演、观众接受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样式,给宫廷戏曲的研究提供融通的视野和浩博的资料,从而推进明代宫廷戏曲研究的深入。
《明代宫廷戏曲编年史》以明代宫廷戏曲为研究对象,内容涉及戏曲文本、礼乐制度、舞台艺术、作家、演员、观众接受、改编流变等诸要素。采用编年史的著述体例,从整体上梳理了自明太祖朱元璋吴王元年(1367年)至南明弘光灭亡(1645年)近三百年间宫廷演剧活动资料,将明代重大的礼乐、文化、政治、文学事件与宫廷戏曲史料一同系年,将宫廷戏曲放在大的社会背景和戏曲史长河中进行定位,直观地展示宫廷戏曲发展的盛衰变化,尽可能立体化、全方位地展现明代宫廷戏曲的整体样貌和丰富形态。